- 時間:2024-09-23 17:09
- 編輯:楊夢思
- 來源:黔狐科技
在中國西南的崇山峻嶺間,貴州,這片曾經以喀斯特地貌和豐富民族文化著稱的土地,正悄然成為大數據領域的璀璨新星。不同于人們傳統印象中的“天無三日晴,地無三尺平”,貴州正以“云端之上的數據綠洲”之姿,引領著數字農業的新風尚。
數字農業精準種植
走進畢節市的大棚蔬菜基地,一排排整齊的溫室在陽光下泛著銀光,而這里的秘密,藏在那看似不起眼的物聯網傳感器中。貴州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,為每塊田地量身定制了“數字身份證”。通過收集土壤濕度、光照強度、氣溫變化等環境數據,結合歷史氣象資料和作物生長模型,大數據分析平臺能夠精準預測作物生長需求,為農民提供科學的灌溉、施肥和病蟲害防治建議。
“以前種菜靠天吃飯,現在有了大數據幫忙,什么時候澆水、施多少肥,手機上一目了然,產量和品質都提高了不少。”一位農戶笑著說。這不僅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,還減少了化肥農藥的過量使用,促進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。
更令人矚目的是,貴州還建立了農產品追溯體系,從田間到餐桌,每一步都有數據記錄,消費者只需掃描二維碼,就能了解到產品的產地、種植過程、質量檢測等信息,增強了消費者對農產品的信任度,也為貴州農產品打開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。